报道:黄素蒂
大山脚市区巴刹提升工程料在2026年完成。
受祝融光顾至今已逾9年,大山脚市区巴刹终迎来即将重建的好消息,当地小贩皆表示欢迎与期待。
本报记者周二走访大山脚市区巴刹贩商,大部分菜贩因昨日休息,如今听闻地方政府发展部宣布拨款提升巴刹一事,皆感到欣喜。
在当地营生售卖豆芽逾40年的黄国璋(60岁)说,巴刹楼上经历火灾已多年,政府如今拨款进行提升,对贩商而言是一项好消息。
年届70的菜贩黄锦云也表示,重建巴刹是好事,惟她因年事已高,届时会否再次申请返回营生,仍是未知数。
另一从事批发及零售生意的菜贩江先生(74岁)认为,多层停车场对年长民众或有不便,希望到时候停车场会有电梯,方便民众出入。
王先生(35岁)自年少时期便随父亲经营鱼鲜档口,他希望巴刹完成提升工程后,租金勿调涨太多。
“涨是肯定的了,毕竟设施都做好了,希望幅度不要太大。”
3年前让路伯公埕玄天庙修复工程,将档口移至市区巴刹的猪肉贩朱广兴(55岁)说,民众依靠交通工具出入是为方便,塞车已是免不了的,因此兴建多层停车场是必须的。
他对巴刹摊格面积将增大至约8尺乘10尺的规划表示欢迎,认为无需担心日后重回巴刹的小贩人数会否因空间问题而减少,地方大才好放东西。
最缺停车位
福德正神会理事长拿督斯里马良生表示,兴建多层停车场对大山脚市区发展将有所帮助,毕竟市区中心最缺乏的就是停车位,同时也能缓解当地交通阻塞问题。
他希望当局考虑兴建步行街,方便民众往返巴刹街及停车场。
具旅游景点潜能
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周一到访及视察大山脚市区巴刹,随后宣布该部将拨款2300万令吉进行5大项目,包括提升大山脚市区巴刹、兴建多层停车场、提升20分钟城镇设施,如行人道及后巷等、设立临时巴刹设施(临时巴刹将在多层停车场经营),及打造大山脚创意中心。
上述计划预料将在2026年完工,因大山脚市区具发展成为旅游景点潜能,该部希望市区巴刹完成提升后,其功能将不仅只是一座巴刹,而是如吉隆坡中央艺术坊一样,设有展览馆及创意中心,可售卖创意产品。